共计 1422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关于知和行的理解,分为3个阶段
人的认知是分阶段的,
你可以看看你到了哪个阶段?
最简单的“一无所知”是没有必要讨论的,因为这个是最浅显的,是大家都知道的。
但是这里的“无知”也是有必要的。
人知道得越多,也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。
人类的认知画个圈,圈内是知道的事情,圈外是不知道的事情。
知道的事情越多,圈子越大,
那么圈子能够接触到的未知也就越多。
纯粹抽象的讨论这些,是哲学家们的事情,
我们还是谈点更接地气的事情。
并且慢慢导向了道德上的评判,知耻而后勇,寡廉鲜耻,诚实面对自己。自我反省往往容易导致形成自我道德的审问,而不是事物本身规律的探索。
如何从“不知”到“知”?
他们给到解答的是:
向圣人学习,向天地学习。
但是圣人太难了,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的,大部分还都是普通人。所以看老子,孔子的书,总有一种他们都是绝对正确的错觉。
另外道法自然也是原则性指导意见,面对具体的个人缺少具体的实践。反正话是放在这里了,至于能够领悟多少就看各自的造化了。
套用名言:
我们不只是要解释这个世界,
我们还要改造这个世界。
我们不只是要知道是什么,
知道为什么,还要真正做到什么。
只有你真正做到了什么,
你才能真正明白你懂了什么。
第三阶段:知行的思维模型
心理学上的知行研究,提出来了很多模型。
这个方面西方走在了前面,比如说乔哈里视窗理论,达克效应,还有最经典的福格模型。
视窗理论将人际沟通的信息比作一个窗子,它被分为4个区域:开放区、隐秘区、盲目区、未知区,人的有效沟通就是这四个区域的有机融合。
达克效应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评估和真实情况的差距,往往实际能力比较低的人倾向于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水平,相反,实际能力高的人却会做出较低的评价。
福格模型揭示了驱动人类所有行为的3个关键要素:动机,提示和能力。现在被广泛运用到各种商业活动中,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效果。很多app经常碰出来的,让你开通信息提醒,就是运用了“提示”的要素。
最后强调的就是,哲学上的“知行研究”。
目前研究最深的还是教员的文章。
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,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。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,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,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。 实践、认识、再实践、再认识,这种形式,循环往复以至无穷,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,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。
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,
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。
你对认知的理解现在到哪里一步了?
文章来源:网络